


为进一步密切高校对口支援及合作关系,深入推进西藏大学“双一流”建设和高质量内涵式发展,2月17日至21日,西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西藏大学党委书记孙献忠一行赴北京、山东,先后来到中央民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大学、山东大学等七所高校进行调研交流,推进对口支援和校际合作有关工作。校领导郑安阳、陈天禄一同调研。
2月17日,孙献忠一行访问中央民族大学,与校党委书记查显友、校长强世功等座谈。孙献忠指出,中央民族大学与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以来,积极服务于国家战略,积极服务于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为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希望中央民族大学继续支持西藏大学的建设和发展,进一步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和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院建设,民族学博士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建设和一流学科创建,联合开展边疆民族学研究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并在充分沟通协商基础上适时签订两校战略合作协议。查显友对孙献忠一行来访表示欢迎,对西藏大学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和钦佩,介绍了中央民族大学的基本情况和办学历程,特别是近年来在学科优化调整、人才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等方面取得的成绩。他表示,两校要充分发挥各自学术特色和区域优势,进一步探索双方优势互补的合作机制,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学研究等方面多维度开展交流合作,协同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赞成两校在务实合作的基础上签定战略合作协议。强世功表示,希望两校发挥各自优势,在中华民族学、边疆学、区域国别学等相关领域持续强化交流合作。会前,强世功陪同孙献忠一行参观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展、校史展和名师展等。
2月18日上午,孙献忠一行访问中国人民大学,与校长林尚立、副校长郑新业等座谈。孙献忠向中国人民大学长期以来对西藏大学的关心、支持和帮助表示感谢。希望两校持续深化合作友谊,聚焦“高原科学与技术”和“民族优秀文化”特色学科群建设,深入开展科研、人才、智库等领域合作交流,积极推动特色优势学科做大做强,助力相关学科协同发展,为西藏大学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林尚立指出,西藏大学是新中国在雪域高原创办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建校70余年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了大批各级各类专门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将积极发挥办学优势,一如既往支持西藏大学建设发展,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建设等方面深化两校合作交流,突出战略聚焦,明确使命任务,助力西藏大学办学水平显著提升,立足西藏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西藏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会后,孙献忠一行参观了中国人民大学校史馆。
2月18日下午,孙献忠一行访问北京科技大学,与校党委书记武贵龙座谈交流,北京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孙景宏,党委常委、副校长彭庆红,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原副校长王维才等出席。孙献忠高度评价了北京科技大学王维才、郑安阳等援藏干部师生的工作成绩,回顾了双方合作取得的一系列成果,对北京科技大学长期以来的无私援助表示感谢,简要介绍了西藏大学的历史沿革和发展情况。指出,两校友谊深厚、合作前景广阔,双方在未来工作中应进一步深化务实合作,提升合作成效,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高层次人才科研团队柔性引进、联合申报重点实验室、校园信息化建设等领域产出更多优质成果,推动双方事业高质量发展。武贵龙对孙献忠一行来访表示欢迎,对西藏大学长期以来对北京科技大学发展和援藏干部师生的关心和支持表示感谢。他简要介绍了北科大近年来的事业发展情况,并表示双方应充分围绕战略合作协议,传承优势特色,不断强化沟通交流,扩展合作领域,推动各合作项目落实落地,为促进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高层次优秀人才作出更大贡献。会前,武贵龙、孙景宏陪同孙献忠一行参观了北京科技大学重要回信展室、校史馆和新金属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等。
2月19日上午,孙献忠一行访问了北京邮电大学,与校党委书记续梅座谈交流,北京邮电大学党委副书记马启华、副校长黄善国等出席。孙献忠代表西藏大学对北京邮电大学长期以来的支持帮助表示衷心感谢。他表示,特有的办学使命、政治环境、自然条件、社会需求,决定了西藏大学的办学特殊性。70多年来,藏大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交流合作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高原边疆民族地区办学之路。多年来北邮和藏大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未来希望双方聚焦学科建设、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平台建设和科研服务四个方面,联合组建大团队、申报大项目、产出大成果,建立起全方位、多层次、常态化、互利共赢的新型合作关系,携手为治边稳藏、教育强国等国家重大战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续梅代表学校向孙献忠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向西藏大学一直以来对学校各项事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表示感谢。她表示,学校始终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使命感做好援藏工作,不断提高支援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长期以来,学校与西藏大学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教学科研等各方面开展合作,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基础。立足新起点迈向新征程,双方合作空间广阔,学校将进一步发挥特色优势,主动服务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国家安全需求、服务国家战略大局,充分挖掘合作潜力,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教育数字化、开展学科交叉融合建设等方面,以点带面,深化合作对接,加快项目落地,共同开启高质量校际务实合作的新篇章。会前,续梅陪同孙献忠一行调研了北京邮电大学人工智能赋能高等教育改革成果、文化和科技融合研究成果等。
2月19日下午,孙献忠一行访问中央财经大学,与校长马海涛座谈交流,中央财经大学党委副书记杨莹等出席。孙献忠代表西藏大学对中央财经大学长期以来以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强烈的使命担当无私援助西藏大学作出的突出贡献表达了衷心感谢,介绍了西藏大学办学历程和近年来建设发展情况,围绕支持博士点建设工作,支持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支持开放远程优质远程教育教学资源等需求作了重点介绍和沟通。希望中央财经大学一如既往支持西藏大学建设发展,围绕学科建设、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平台建设和科研服务等开展更宽领域的合作,深化全方位、多层次、常态化的互利共赢合作关系。马海涛对孙献忠一行来访表示欢迎,感谢西藏大学长期以来对中央财经大学的信任和支持。他指出,中央财经大学高度重视对口支援西藏大学工作,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务实推动对口支援走深走实。未来,中央财经大学将继续聚焦西藏大学发展目标,发挥特色优势,深挖合作潜力,积极探索新时代对口支援工作的新经验新模式,助力西藏大学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强国建设。会前,马海涛、杨莹陪同孙献忠一行参观了中央财经大学校史馆。
2月20日,孙献忠一行访问北京大学,与校党委书记何光彩座谈交流,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朴世龙,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朱彤等出席。孙献忠介绍了近年来双方在学科发展、队伍建设、科学研究、交流合作、资源共享、科研创新等方面的合作新进展,以及北京大学青藏高原研究院相关合作项目建设情况。他指出,北京大学作为对口支援西藏大学团队的组长单位,与西藏大学合作渊源深厚,多年来团结带领各兄弟高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西藏工作的重要指示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立足西藏地区特点、聚焦西藏大学发展,对口支援成果丰硕,开辟了西藏大学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西藏资源丰富、战略地位重要、发展前景广阔,希望北京大学作为组长单位进一步完善对口支援合作机制,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以对口支援工作为重要支点,帮助优化调整学科专业结构,设立联合博士后项目,联合申报全国重点实验室,扩大交流合作空间,推动对口支援工作迈上新台阶。
何光彩表示,党中央高度重视西藏工作和西藏大学发展,习近平总书记专门给西藏大学医学院在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实习学生回信。长期以来,北京大学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始终把对口支援西藏大学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结合西藏大学所需,统筹全校力量,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平台共建等方面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用心、用情、用力落实对口支援任务,在多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近年来西藏大学发挥特色优势,精准对接西藏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发展成效显著。对口支援西藏大学是一项长期工程,要稳定对口支援工作长期有效运转,建好机制是关键。下一步,北京大学将继续发挥好组长单位作用,把西藏大学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来办,进一步加强组织协调,健全工作机制,全力支援西藏大学发展。会后,孙献忠一行参观了北京大学校史馆,并专程到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进行了深入调研和对接。
2月21日,孙献忠一行访问山东大学,与校党委书记任友群座谈交流,山东大学常务副校长吴臻、校党委副书记陈宏伟等出席。孙献忠代表西藏大学对山东大学长期以来的关心支持和无私援助表示衷心感谢。希望双方逐项落实落地务实合作内容,继续巩固在生态学、医学、工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方面交流成果,大力推动在共建全国重点实验室、学科建设、平台建设、社会服务、科学研究等领域合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贡献高等教育新力量。任友群表示,教育援藏是服务“国之大者”,两校合作是服务“民之所需”。希望双方立足国家战略需求,充分发挥各自学科优势与特色,聚焦科技协同创新、医学高层次人才培养、文化传承与考古研究、西藏研究院建设等重点领域,积极探索校际合作新机制与新路径,合力构建高等教育对口支援新模式,为西藏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中书写“山高水长、藏鲁情深”的新篇章。期间,孙献忠一行参观了山东大学校史馆和隧道工程灾变防控与智能建养全国重点实验室展馆等。
校党委(校长)办公室、组织(人事)部、科研处、交流合作处(留学生部)和文学院、工学院、医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财经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生态环境学院、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院等部门、学院负责同志分别参加有关调研活动。